新闻中心 分类>>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

2024-07-15 14:14:1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标准》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是对全体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共同要求。为了与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四级学习水平相衔接,《标准》设置了两级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和七个系列(包括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以及一个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图

  水平五规定了每一位高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必修内容。其中,六个运动技能系列必修10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基于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必修1学分。水平六是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高中学生在水平五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从而减少运动技能学习的项目内容,以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为满足学生选项学习的需要,《标准》在水平五和水平六的运动技能中各设立六个系列。每个系列包含若于模块,一个模块出某一运动项目(如篮球、有氧操、短距离跑、中长跑、太极拳、轮滑等)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一般为18学时,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含田径类项目系列必修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通常按每周2学时安排。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学校仍应保证学生必要的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应鼓励有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在完成11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修得更多学分;建议有志于向体育运动及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再选择5个学分以上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将水平六作为选修1的学习内容(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应建议学生选择同一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该项目的运动技能水平),也可以选学水平五中其他运动项目中的模块。在进行选修Ⅰ的学习时,同样应注意体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具体目标的学习要求(图2)。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各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概览与简要说明见表1)。特别是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应使情感、意志、合作、交往等方面的学习目标成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促使学生

  在掌握专项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健康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注意、关心、关注、明确、培养;获得、做出、评价、选择、劝说、带动、迁移、分担、处理、帮助、服务、促进;克服、遵守、抑制、服从、避免、调控、控制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标准》要求采用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以上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纳入学习评价的范围,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功能。在对体能和运动技能进行评价时,《标准》强调学生在考核内容和方式上的选择权。在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时,《标准》提倡采用更为的方式,着重评价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促进教师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主要是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实现的,不应将这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运动技能教学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注意围绕多个目标来开展。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将运动技能的学习与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

  运动参与是学生增强体能、发展运动技能、改善健康状况、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十分重视促进高中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掌握和应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锻炼的能力,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终身体育和保持健康的意识。

  运动技能体现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本课程其他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学习多种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学校应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为了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习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时,要重视武术的学习和提高。

  ◇ 提高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中某一或某些项目(如有一定难度的武术套路或对练等)的运动技能水平。

  身体健康与学生的体能状况紧密相关,而良好的体能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获得的。因此,应十分重视高中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全面发展体能,增强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意识,提高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十分重视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增强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提高调控情绪和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心理健康,因此,应要求高中学生学会将体育活动中形成的良好心理品质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学中要注意防止过分重视专项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

  社会适应十分注重帮助学生理解个人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应引导高中学生学会将体育活动中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 在体育与健康活动中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如爱护公共体育设施与器材,保护运动场内外的环境卫生等。

  3.两人通过传球和跑位练习,熟悉双方的特点,如传球时机、路线、力量和落点以及跑位的时机、路线和速度等。

  6. 小组讨论:两人进攻战术配合射门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合作、节奏、射门前观察、射门动作……)

  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两人进攻战术配合射门的练习,充分意识到能否射门成功,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射门动作和能力,而且取决于两人的默契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说明:学生在参加本节课学习时,已经较好地掌握双杠挂臂摆动屈伸上成分腿坐和后摆下两个动作,所需要学习的新动作是杠上前滚翻。)

  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心理演练,在有保护与帮助、无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学习杠上前滚翻动作和成套动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双杠的有关动作,消除学生学习体操动作时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师强调攻防对练中双方的关系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在几个关键的身体接触动作中,要求学生既要协作配合又要相互竞争,并注意不伤害对方,如第九动“退步击掌与勾踢”和第十动“退步击掌与小缠冲拳”动作。

  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利用武术运动的技击性特征,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练套路的技术,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在同一年级平行班较少或体育教师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在班内按篮球、太极拳、乒乓球等项目进行教学。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改变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会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自主学习。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自主设置学习目标,发展学习策略,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2)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要求小组中的每位学生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的个人责任,并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有效解决组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小组共同的目标。同时,小组中的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3)探究学习。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确定主题,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探究学习强调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让学生进行尝试学习。

  教师的教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认真考虑怎样教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注重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应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要关注学生多种体育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改变过于重视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法,通过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方面目标,以充分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相互补充,与学生一起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共同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给学校留有充分选择的空间和余地,这有助于体育教师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创造性的教学工作,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同时也使体育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和困难,如教学计划的制订、学生的选项教学以及场地器材的安排等问题。因此,各校应根据《标准》的精神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新问题、制订新策略,充分保护和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管理,以保证教学活动高质量、有序地进行。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等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的教与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教学评价过程一般包括确定评价的目标、选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收集评价所需要的信息、依据标准进行评价四个步骤。

  (3)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内容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有较大转变,因此,学习评价的重点也相应有所转变(表2)。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的判断与等级评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应注意: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选择性──学习评价应以《标准》中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具体的评价内容学生应有一定的选择权;

  评价方法的个体差异性──学习评价应有利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并能考虑到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以充分激发与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习评价应注意发挥高中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体能的评价:学生体能学习成绩评价的内容应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各校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自行安排,具体的考核项目学生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权。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成绩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专项运动技能掌握与运用情况的评价应根据各校和学生选择的具体运动项目进行,具体的评价内容可以包括规定动作的展示、在教学比赛中学生所学专项运动技能的运用、学生擅长技能的展示。

  学习态度的评价:学生学习态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学生情意表现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学生合作精神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健康行为的评价:学生健康行为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和酗酒、饮食习惯等)、遵守作息制度的情况、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等。

  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口头评价、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等。体能的评价可采用测验、成长记录等方法;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可采用观察、展示、技能评定、口头评价、测验等方法;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的评价可采用观察、量表评价、口头评价等方法;健康行为的评价可采用观察、口头评价、量表评价等方法。

  在评价时,要注意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的评价应采用等级评定。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进行的评价。

  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进行的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参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情况,对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五个方面的学习成绩进行的综合评价。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以及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中,体育教师应积极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并加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成绩评价中的比重。

  体育教师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结果,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师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为体育教师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正确的职业态度、敬业精神;热爱与尊重学生、诚恳待人、团结合作的行为表现等。

  教学要包括:对《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的理解能力;学习、掌握与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体育理论、健康理论的能力;设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能力;恰当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及利用和开发体育与健康资源的能力等。

  教育科研要包括:根据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素质的能力;发现并提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有关的课题,以及进行研究设计的能力;进行教学研究、撰写科学研究论文的能力等。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发展性的评价激励体育教师不断改进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工作。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应特别关注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学习中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情况,并以此作为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评价主要由学校领导和教师本人进行,同时采用同行评价的形式,一般可每学年进行一次。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等多种评价形式进行。教师的课堂教学自我评价可以采用每堂课后在教学日志或教案上作简要评述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同行或专家进行的课堂教学评价,可采用随机的方式在每学期进行若干次;课程教学实施的阶段性或总体评价应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由学校组织至少每学年进行一次,并将评价结论和修改建议及时反馈给被评教师本人。应提倡体育教师的自我评价,以便于体育教师在对教育教学的不断反思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除了供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教学用书、挂图、卡片、图片、幻灯、音像资料、多媒体教材等,本部分仅针对教科书提出参考性编写建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科书的编写应充分体现《标准》的精神,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构建与初中教科书相衔接的、富有特色的教科书体系。高中教科书还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教师创造性地教学。

  教科书编写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科书应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价值观,有利于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和生活方式,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教科书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教科书的体系既要完整和严谨,又要新颖和富有特色;既要注意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教科书的内容、文字表述、数据等要正确无误,插图力求准确。

  教科书编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科书应从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求知出发,在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写等方面,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利于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健康教育活动。

  教科书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科书应针对高中学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兴趣爱好相对集中、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认知能力较强等特点,合理组织、拓展和呈现教科书内容,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1.依据《标准》选择和组织教科书内容。应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精选符合时代要求的、与学生身心健康紧密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和健康意识的内容。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标准》中水平五的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同时要兼顾水平六的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

  2.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多样性。教科书内容既要包括运动项目的有关知识,又要包括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运动项目的知识既要包括竞技性运动项目的知识,又要包括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对武术的内容要着重介绍)和新兴运动类项目的知识,同时还应适当介绍奥运会等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

  3.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应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的认知特点。在编写教科书时需要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内容进行整合,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完整、合理、新颖的内容体系;要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构建全面体现这五个方面具体目标要求的、符合高中学生的爱好和认知规律的、有利于高中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获取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教科书体系。

  1.教科书的版式设计要美观,图文并茂,体例要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用一定的学时讲授教科书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2.教科书要改变以往过于概念化的叙述形式,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结论,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学会学习和锻炼。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便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充实和更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选择性和民族性,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教学质量,为学校、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标准》提供条件。

  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发挥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卫生保健教师和校医的作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示范、辅导等。

  在校外,还可利用与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医生和家长等人力资源,请他们辅导、督促和帮助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国家已制订了《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学校应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善,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实现体育器材和设施的现代化。各级地方政府要关注落后地区和农村高中体育设施的建设,并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各校也应发挥现有体育设施的作用,努力开发其潜在功能。

  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连续跳跃的障碍等;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6t体育app官网入口。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体育器材的许多潜在功能。

  学校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管理工作,以及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学校还应注意改造现有的场地器材,以利于更多的高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发挥场地器材的最大效益。例如: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安装多向篮球架,因地制宜地设计自然地形跑道,降低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排球、篮球场地等。

  学校要大力开发现有运动项目的资源,以适应和满足高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和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出新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要注意时代性,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健美、攀岩、现代舞等新兴运动类项目。应注意把学生的时尚追求转变成健康向上、参与性强、安全有益的课程内容,同时还应注意对新兴运动项目进行改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充分利用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如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应大力利用与开发。此外,还应利用与开发春节的舞狮、清明节的踏青郊游、端午节的赛龙舟和重阳节的登高等民间体育活动,以及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维吾尔族的舞蹈、锡伯族的射箭、彝族的射导等民族体育活动。

  学校要开展课前和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可以将课间操时间延长到20~30分钟,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改变课前和课间只做广播操的单一活动内容,增加眼保健操、跑步、球类活动、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活动、游戏等内容。学校应抓好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内体育比赛,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班级、锻炼小组或课外体育俱乐部是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组织单位。锻炼内容可以由班级、锻炼小组或课外体育俱乐部确定,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地形地貌千姿百态,季节气候气象万千,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应注意利用与开发。

  学校可根据不同的季节开展不同的活动,如春季可以开展春游、远足等,夏季可以开展游泳、沙滩排球等,秋季可以开展登山、越野跑等,冬季可以开展滑冰、滑雪等。

  各地学校可利用当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开展不同的活动,如利用江河湖海进行水上运动,利用郊野进行远足、野营,利用雪原进行滑雪、滑雪橇,利用草原进行骑马,利用森林或山地进行定向运动、登山运动,利用沟渠或田野进行越野跑、跳跃练习,利用海滩或沙地进行慢跑、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

  学校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和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与健康的信息,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身体健康:指个体处于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本《标准》要求高中学生了解营养、环境、疾病预防等知识,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能力。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增强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保持性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和被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的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本《标准》要求高中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和发展运动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标准》要求高中学生具有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应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本《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获得和应用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能:指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所需要的体能。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兴运动类项目:本《标准》中的新兴运动类项目是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下表显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中同一水平的学习目标及相应的活动和内容建议。

  在体育与健康活动中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如爱护公共体育设施与器材,保护运动场内外的环境卫生等。

搜索